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chuàng)建賬號
登錄傳統(tǒng)文化需要探尋與國際共融的好命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就說明解決自信與繁榮才是復興的基礎,而繁榮又是自信的先決條件,把這三者的關系解決好文化復興就是一種自然的呈現。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委聯合發(fā)布《中國傳統(tǒng)工藝振興計劃》,讓中國的傳統(tǒng)工藝備受政府和各界的高度關注。也就是要用傳統(tǒng)文化繁榮之光照亮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在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上不斷探索新路徑、好方法,使之成為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重要載體。就是要在傳統(tǒng)文化繁榮上作好大文章。
5月12日在深圳文博會分會場活動“國匠榮耀·第三屆手工藝創(chuàng)新盛會”上將發(fā)布《中國手工藝生態(tài)調查報告》,呈現真實的中國手工藝現狀,發(fā)起找尋符合當下生活方式的發(fā)展方向。讓世世代代存在于人民大眾生活里的手工藝,找尋到文化價值、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起到振興傳統(tǒng)、振興鄉(xiāng)村的作用。
國家建設“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出臺后,一個新時代的“絲路經濟”已到來。文化可以打破國與國之間的壁壘,傳統(tǒng)手工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探尋傳統(tǒng)手工藝的核心價值與當代藝術和生活的有效融合發(fā)展之路,也許在新時期的歷史條件下更需要一個與之相符合相適應的,具有高度國際元素符號的,可形成世界大旅游的命題,讓文化和產品在旅游中了解并購買。
(“藤布”元素創(chuàng)意的特色精品展館效果圖)
旅游作為文化的傳播載體,有其自身巨大的優(yōu)勢。文化產品一經與旅游融合,便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可謂如虎添翼!這是由于這種融合使文化產品真正走向了大眾,同時也走向了市場。增強自我發(fā)展能力,減輕甚至擺脫對國家財政的依賴,取得物質和精神的雙豐收。當前比較傳統(tǒng)的做法就是文旅公司尋找文化命題搭建述說平臺,而支撐旅游主要內容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及傳統(tǒng)工藝成了陪襯,這樣沒有極大的激發(fā)擁有巨大資源和活力的文化生產廠家與手工藝人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只有讓這些真正的文化資源成為文化和旅游的源頭,才能讓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傳統(tǒng)手工藝人保持旺盛的創(chuàng)造力,煥發(fā)出新的青春。
深耕生活觀察提煉讓傳統(tǒng)文化再煥發(fā)青春
每年4月4日清明節(jié),享譽世界的水利工程所在地中國都江堰,舉辦充滿濃郁民俗風味的放水節(jié),被譽為負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的“天府第一盛會”。該節(jié)始于公元978年,一年一度,后人以此紀念率眾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并造福成都平原的李冰父子。它展現了川西民俗文化,再現了成都平原漫長的農耕發(fā)展歷史,傳承了中華民族崇尚先賢、崇德報恩的民族精神,具有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現實意義。
放水節(ji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拜水大典。"咚咚咚"三聲禮炮,身強力壯的堰工奮力砍斷魚嘴前阻斷內江榪槎上的綁索,河灘上的人群用力拉繩,榪槎解體倒下,江水頃刻奔涌而下。儀式中,麻繩、竹繩、竹籠、榪槎和各種服飾,仿佛就是“藤”、和“布”文化元素的演義,水是否也綻放出新的生命,穿越千年歷史,把中華治水先賢和李冰父子的精神血液融入滔滔江水,接引到了人群之中,一起共舞,一起歡呼。放水節(jié)上的拜水大典給我們深刻展示了三個元素符號:水、藤、布。
(拜水大典“藤、布”在演義精彩)
每年的放水節(jié)都是向世人展示民族文化的絕佳機會。都江堰的水利工程、青城山的自然風光以及道教文化是構成四川都江堰世界雙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放水節(jié)里更容易讓游客感受到其獨特魅力。青城山道教建筑的一大特點即是就地取材,融入自然,所以藤、棕、竹是古蜀先民們搭建房子的重要材料。同時,這也致使四川的藤編、竹編、棕編、蜀錦、蜀繡以及織布技術名揚海內外。
藤、竹、棕、麻等天然植物原料為之“藤”,絲綢、棉麻、夏布等塊狀面料為之“布”?!八笔堑厍蛞磺猩?,“上善若水”是人對水最好的詮釋,成為人類精神層面最好的象征。而“藤布”文化元素最直接的經緯特征,讓線與面有了一個鮮明的產品符號印記,成為支撐都江堰拜水儀式的主要材料元素內容。如何用中華傳統(tǒng)工藝講好中國故事,展現文化的自信,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也許“藤布”是一個傳統(tǒng)手工藝文化的符號、更是一個國際上可述說能產生高度融合的命題,它將在人類共識“水”的映襯下增添新的晶瑩光彩。
“藤”和“布”是支撐拜水儀式的主要內容。這個內容元素豐富多彩,其應用無限廣闊,涵蓋人類生產生活的各方面。以“藤、布”為代表的這些中華民族傳統(tǒng)手工藝對很多人而言,其實并不陌生。藤編、竹編、棕編等民間手工藝制品如今已廣泛應用于家具、茶樓、咖啡廳、裝飾工藝品等領域。農耕時期,全國很多地區(qū)一些傳統(tǒng)村落里的原居民常常會在農耕閑暇之余,以土生土長的天然藤蔓和植物苧麻為原材料,按傳統(tǒng)工藝精心制作藤編、竹編、棕編和用于遮身保暖的棉麻、夏布等生活日用品。
(藤、布產品代表圖片)
錦、繡就更不用說了,聞名遐邇的“四大名繡”已經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輸出一張閃亮的名片?!敖z綢之路”就是因為它的文化友誼和藝術產品屬性而命名。這些精美的非遺手工藝產品蘊含了豐富的各地域文化,是中華民族民用產品中最具特色的一個代表。他們反映出中華民族的先民們通過融入自然、順應自然持續(xù)循環(huán)發(fā)展的方式,所取得的偉大創(chuàng)造發(fā)明,內含 “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這些寶貴的工藝產品體現了中華民族先賢們的創(chuàng)造靈感、想象力和聰明才智,更展現了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進程中悠久燦爛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的高度自信心。
展現中華民族偉大創(chuàng)造精神和思想品質
翻開中華文明文化的文字記載,在字里行間里我們就會誘發(fā)對“藤”和“布”的情感,觸動我們感知“藤”和“布”神奇以及感人的故事。關于“藤”和“布”在中國的大地上傳奇感人事有很多,他們不僅在應用功能上給我們展現感動,在美麗的傳說故事中更是體現了它的彌足珍貴和美好吉祥的寓意,但美麗的故事總有它一個美好的開始。
這個故事可以從人類之母女媧和伏羲說起,《山海經》記載人類之母女媧人身蛇尾用藤條和樹葉為衣服(藤就是布)并用青藤攪泥創(chuàng)造了人類 。伏羲相傳其人首蛇身,藤條和樹葉為圍巾,他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結網而制成網罟,用于捕魚打獵。這大概就是人類最早經緯編織“布”的雛形吧!女媧身上的青藤和樹葉是不是創(chuàng)世前混沌大地上最早“布”的雛形呢?青藤攪泥造人更印證了人類和“藤”千絲萬縷的聯系。
(女媧藤條樹葉遮身)
“藤”攪泥不僅創(chuàng)造了人,它還時刻幫助人,為人解難。在這方面得到幫助最有代表的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山海經》記載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在高山采藥時被困山中,就是用青藤花了三年時間,往上搭了360層,綁扎搭起架子才爬上山頂并得救出來的,這也預示了“藤”有幫助人類戰(zhàn)勝困難擺脫危險獲得成功的寓意?!疤佟笔侵腔酆土α康幕?,“布”就是關愛和溫暖的代名詞,在現實生活中它也確實是這樣為我們美好呈現和述說。如果說炎帝是“藤”的化身,黃帝就是“布”的化身,因為黃帝他是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始人,在傳說中他是管理風雨雷電的神,他發(fā)明了衣服(就是布),教會人們遮體御寒。“布”當它依附于人的身體就和人演義了無數的感人場景。
好的創(chuàng)意和產品形式都有它美好的故事和寓意,傳說大禹當年治水一個巨大的巖石擋住去路,他就用捆在腰間的苧麻織帶(就是夏布)緊了又緊,并產生巨大力氣把擋路的巨石推倒。也寓意了“藤”等植物布匹是給人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
中華民族的母親——嫘祖,出生在西陵(今四川省鹽亭縣境內)是黃帝的正妃,她賢惠、善良,又是教民養(yǎng)蠶繅絲的創(chuàng)始人,我國素以“絲國”著稱于世 。嫘祖是中國的世界的“絲(布)”的發(fā)明者和文化傳播者。
在藤與字更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這就是與中國書法大家的淵源。中國書法是奉為華夏文明乃至東方文化的楷模,世界各國中文字唯一具有使用和審美的功效。在中國書法藝術上唯一稱為書圣的王羲之,在練習書法上就是通過“看石、
看云、看藤”三步曲不斷在自然中找尋答案,不斷思考文字與自然界萬事萬物的聯系,不斷在觀察中去感悟,終于在書法藝術上取得輝煌的成就。
(看石看云看藤三看成就書圣王羲之)
讓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中國的繪畫藝術,就不難想象為什么都是用線來表現。中國畫是極講究用線之美的,線始終是中國造型藝術的主要審美因素,甚至可以說,線才是中國畫的精髓和靈魂,中國傳統(tǒng)藝術就是一種線性藝術。中國古老的哲學思想和文化精神也指導了中國藝術家對世界的認識和創(chuàng)作心態(tài),他們將強烈的主體意識和超時空的客體精神通過類相的方法表現在繪畫之中,這對中國畫的造型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并決定了意象性繪畫的根本特征,所以,以線條為靈魂所系的中國畫也暗示了必然發(fā)展為后期的抒情寫意一格。
中國獨特的書法藝術就是線的高度純粹化,書法以其韻度超絕的風貌,充任了時代的典范,從嚴正整肅、氣勢雄渾的漢隸變?yōu)檎嫘胁菘?,線條早已成為聯系中國文學、書法和繪畫的紐帶,這也為后來的“書畫同源”、“以書入畫”和文人畫的入主畫壇奠定了基礎,中國畫因此更擁有了不同于西方繪畫的獨特意蘊。
藤條為線,結繩記事為線,青銅起文飾為線,書法為線,繪畫為線,紡絲為線,織布就更需要線,等等這些都說明中華民族的生活和藝術與生俱來與線的聯系,仿佛讓我們對文明文化的發(fā)源與延續(xù)有了一個清晰的路徑。是否也印證了遠古人利用藤、觀察藤、感悟到線的表達語言和思維方式,讓中華民族的文明和文化如“線”一樣永遠連接,延續(xù)不斷、源源流長。
(唐 吳道子 送子天王圖)
中國古代著名詩人描寫藤的詩句有很多,其中唐代詩人孟浩然在《萬山潭作》詩中是這樣寫到“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描寫了動、植物與人和諧生活的真實畫面,看出當時自然生態(tài)無比的好,藤條成為猿歡快嬉戲玩耍的主要工具和材料。宋代詩人秦觀在《好事近.夢中作》詩中是這樣寫到“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雖然表達了作者對黑暗現實一種消極的反抗,但詩句中也真實再現了古藤濃蔭覆蓋的優(yōu)美植物意境,古藤成為當時古人遮蔭納涼休閑的重要場所。兩個不同年代的詩句都從側面贊美了藤給動物和人帶來的歡樂與愜意。
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我們的老祖宗以及無數先賢們與“藤”和“布”有如此多的感人故事,也說明“藤、布”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個神秘但又樸實溫暖的文化元素,它遙遠夢幻又近在眼前實在可愛,它如空氣、水、氧氣一樣缺一不可但又無私奉獻,并永遠陪伴與我們風雨同舟并肩前行一直到永遠。這真是“依形而住好鄰居,苦樂相伴無怨言;順勢而為勇攀登,艱難險阻埋頭擔。經緯交錯互幫助,友誼牽手不獨行;熱走冷來化溫暖,譜寫人間真情曲?!庇眠@樣詩句來贊美“藤”和“布”帶給動物和人類的快樂與溫暖也許比較恰當?!疤佟焙汀安肌边@些屬性好象與“水”的特質又高度吻合一致,這不能不說“水、藤、布”這一給予人們精神層面上價值的提升和帶給人類美好生活的寓意。
這些精彩感動的故事是否在提示我們,遠古先民或許就是從利用藤、使用藤和觀察藤感悟到用它記錄簡單事情,從而開啟了中華民族文字以及其它文明文化發(fā)展的偉大進程。這些體現出來的精神內涵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創(chuàng)造的精神與品質特征,讓其深深融化在滋潤萬物生長的水分子里,給我們輸送呼吸生存的養(yǎng)分,陪伴我們不畏艱險,努力的、充滿自信的茁壯成長。
挖掘元素創(chuàng)新命題打造世界傳統(tǒng)文化藝術中心
時代不同,定位就不一樣。“絲綢之路”時期當時的中國文化領先世界,成為時代標桿和學習榜樣,而當下我們在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發(fā)揚上與文化發(fā)達國家有一些距離。景德鎮(zhèn)的陶瓷已經不是中國的唯一擁有者,意大利陶瓷仿佛更為世界銘記。世界紡織活化石的“夏布”精加工技術已經被日本和韓國壟斷獨霸,經過他們的深化設計已經成為世界上流社會人士擁有并體現身份的象征。等等這些在當時讓中國自豪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現在逐漸失去了優(yōu)勢地位。
四大文明分別是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華文明,當今中國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說的好:“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惟一文明從未中斷過的民族!中國曾經被打敗,但中國文明從未被摧毀。” 四個古文明國家中沒有滅亡的只有中華文明。有一點很奇怪,文明的原址,現在為什么總是恐怖主義頻發(fā),永遠是災難不斷、炮火連連?這完全是一個逆反的狀態(tài)。而留存到今天比較完整的文明確實只有中華文明。就如上節(jié)提到的,利用藤,觀察藤,感悟到“線”的表達語言和思維方式,讓中華民族的文化如“線”一樣永遠連接,延續(xù)不斷。
他還講到,從秦漢到唐朝再到宋、元朝時期,由于最高統(tǒng)治者都采用包容接納的胸懷,當時的文化都高度繁榮和發(fā)達,并成為世界的藝術中心,讓世界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人群都涌向而來,不僅穩(wěn)定了社會繁榮了經濟,更主要是留住了先進的思想。而到了明、清朝代時期帝王們采用獨自為大、閉關自守政策,割斷了與世界的交流,宰斷了與先進文化與思想的碰撞,最后被尖船利炮打開了國門,喪失了文化強國的地位和世界藝術中心的引領作用。
面對當下我國傳統(tǒng)文化以及工藝的全面振興,其實我們就是要用更開放的胸懷去擁抱世界、擁抱各民族燦爛的文化?!昂镁撇慌孪镒由睢笔蔷W絡信息沒有的定位,而當下科技高速發(fā)展、信息快速傳播的時代,這句話就如明、清朝代時期獨自為大、閉關自守一樣將失去與時代同發(fā)展的原動力?!懊褡宓木褪鞘澜绲摹币苍S我們對這句話要有新的詮釋!所以,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世界各國各民族廣泛點贊的微笑,是建立在民族文化產業(yè)高度發(fā)達與高度融合共同托舉起的共贏獎杯。
(拜水節(jié)大典中水、藤、布代表圖片)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之源,“藤、布”也可以說是人類最廣泛的物質基礎之一。中國都江堰因有“藤、布”的支撐才有享譽世界水利工程的誕生,都江堰拜水節(jié)展示的“水、藤、布”元素符號,也是世界的元素符號。世界各國各民族都以水而居,都因有水而發(fā)展富裕安康,水寄予我們人類最大的希望。世界各國、各民族生產生活中又具有豐富“藤、布”的元素,因它太普遍太普通,沒有高科技的震撼與刺激,沒有摩天大樓的壯觀與雄偉,它默默無聞就如水的屬性一樣永遠不爭永遠陪伴人類在一起。
水自身是沒有文化的,當它與人類友好對話的時候就賦予美好的情節(jié)?!疤俨肌笔菦]有故事的,當它與水融合的時候讓人類的智慧由此展現發(fā)揮才賦予它的感動和精彩?!八⑻?、布”是物質的產物更是文化的寄托。
什么叫文化中心?余秋雨也說到:“就是全世界的文化創(chuàng)造者都集中在那,而且把文化成果在那發(fā)布,這叫文化中心?!庇腥苏f人類歷史上真正的文化中心有三個——公元7世紀的長安,19世紀的巴黎和今天的紐約。但19世紀的巴黎、現在的紐約和公元7世紀的長安比還有一個缺點,就是缺少詩意,缺少更遠古場景與現代時空的有效交流與碰撞。而“藤布”這一又古老又極具現代的元素符號,可以讓詩意與喧囂高度融合,激情述說!
(世界傳統(tǒng)文化藝術中心“藤布”元素創(chuàng)意的文化廣場效果圖)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出臺《關于在旅游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明確了鼓勵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改善旅游公共服務供給,給文化和旅游又注入強大推進的原動力。國家高度強調,當代旅游是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證明以人民為中心,開創(chuàng)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時代的到來。
不久前,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就講到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藤布”文化命題和內容版權以及商標都申請了注冊和保護,希望它在民族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上發(fā)揮作用,在邁向新時代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振興偉大征程中,奏響嘹亮高亢的音符,煥發(fā)出具有中國元素又具有世界符號美麗的青春。
一藤一布在文化自信建設上將發(fā)揮作用
文化自信寫入黨章,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提升了文化的重要地位。日前,《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內容中提到的“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業(yè)態(tài),加快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睂⒂晌幕吐糜尾烤唧w負責工作實施。文化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需要深入領會文化自信的內涵,“絲綢之路”不只是說絲綢,它成為中國古代商品貿易牽手友誼的文化符號和文化記憶。“藤布文化”也不只是說藤和布,它是在新時代下一個對外文化交流的符號,一個傳統(tǒng)文化產品交流的命題,一個展示民族文化自信的品牌商標。
“絲綢之路”是古代商品由馬和駱駝托運走出來的文化命名,當時的古人也沒有這么多的文化考慮和要形成旅游的思考,商品交易讓艱難的道路成為友誼的彩帶。而“藤布文化”是在巨大的可形成旅游的文化資源下,通過全球“藤布”文化旅游的通盤與整合考慮,形成世界文化和產品的大交流、大流通思維。以中國為發(fā)起中心點形成的國際“藤布”文化產業(yè)和世界“藤布”精品展銷的藝術中心或博覽園,實現中華文化走出去又要把世界文化請進來的大格局定位,讓中華文化的自信充分建立在文化和產品的繁榮以及具體的交流與交易上。
(日常生活中的藤布)
回顧走過的五年發(fā)展,中國在各方面發(fā)展進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新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也證明國家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為核心帶動產業(yè)最終形成旅游發(fā)展理念的確立,確立了民族精神與文化自信的引領作用,印證了一個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春天的到來?!疤俨肌蔽幕}在民族文化自信以及世界文化繁榮建設上將發(fā)揮它積極的作用。
一藤一布在一帶一路建設上將發(fā)揮作用
國家建設“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出臺后,一個新的“絲路經濟”時代已經到來。文化可以打破國與國之間的壁壘,“藤、布”這一文化符號世界各國各民族共有的基因,它不受地域、文化、宗教、種族等的限制與歧視,更不會受到不同意識形態(tài)的排斥和拒絕,將會在“一帶一路”文化建設上形成一個可行、且可開發(fā)利用的研究課題,甚至引發(fā)一種新的文化和旅游產業(yè)形態(tài)。當今世界各國在重要會議和場所用服飾(布)展示本國的文化元素已經成為常態(tài),如何用中華工藝講好中國故事,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也許“藤布”是一個可述說的命題。
(“布”在重要場所展現本國獨具特色的文化)
“一帶一路"經濟區(qū)開放后,承包工程項目突破3000個。對相關的49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同比增長18.2%。2016年6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881列,其中回程502列,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170億美元。“一帶一路”中有65個國家共計約44億人口,一個巨大的合作與消費市場。“藤布”元素符號一直在人類生產生活中廣泛應用,“一帶一路”沿線中的國家,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和鮮明的“藤布”文化元素符號。特別是非洲一帶比較落后的國家,“藤布”元素更為明顯,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更為普遍和廣泛。如何用中華文化和產品講好中國故事,實現各國與各民族的和諧共融,實現世界文化的大繁榮,“藤布”文化和元素可以成為打破國家壁壘,繁榮不同社會階層生活一個好故事內容。“國之交在于民相親”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民都喜歡有民族特色的“藤布”文化元素產品的時候,國家間的友誼就自然深厚。
(非洲國家生活中“藤布”元素的照片)
文化事業(yè)是文化產業(yè)的源泉,文化產業(yè)是文化事業(yè)的基礎,這兩者不可偏廢。 藤為布始、布為服源,“藤、布”就是用經緯線編織友誼,構建傳統(tǒng)文化及關聯產業(yè)廣泛的合作機制環(huán)境,把傳統(tǒng)文化產業(yè)和事業(yè)有效聯系,最終形成互通,打通,融通新的良好局面。實現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的巨大回報,解決社會矛盾緩解就業(yè)壓力將做出積極的貢獻。當今時代,國家核心競爭力中的文化因素越來越突出,誰擁有了強大的文化軟實力,誰就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
“一藤”就是世界各國緊緊的纏繞(團結)在一起共同進步共同發(fā)展的寓意?!耙徊肌本褪歉鲊嗷フ嬲\的合作,彼此成就對方并包容溫暖對方,為對方創(chuàng)造和貢獻價值的寓意。“一帶一路一藤一布”這一響亮的名字注定“一藤一布”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上將發(fā)揮積極的文化牽手友誼與述說真誠合作的現實作用。
*本文作者:蔣偉,成都藤話布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執(zhí)惠專家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