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戶登錄后自動創(chuàng)建賬號
登錄一段293秒的視頻也許可以告訴你:面對困難,往往是創(chuàng)作欲望噴薄而出的時段。
疫情歷時三年,作為生活在城市中的青年、時代文旅的同事楊逸桐抓住了這段來自特殊狀況的靈感。在策劃會上,公司的小伙伴全票支持他的這個想法變成現(xiàn)實。他的個人創(chuàng)想,成為時代文旅的公司動作。
正如楊逸桐在音樂手記中寫到的:“文旅,成為一種生活的信仰。”我們這次的創(chuàng)意與行動,是在被疫情封閉的空氣中,為生活奏出一絲期待。
馬頭琴是一種神奇的樂器,你很難把它的表達固化在某一種基調(diào)上。聽起來很蒼涼,但蒼涼中分明藏著崛起狂奔的力量;聽起來很傷感,而傷感中蘊含著倔強的豪情。這種來自北方“游牧生活”的簡單樂器,能否與地處粵港澳大灣區(qū)的廣州深情的互動?起初,我們也稍顯懷疑,但很快又“自圓其說”,它的氣質(zhì)和內(nèi)涵,正是我們這次創(chuàng)意的初衷,我們需要凝視眼前,更要放眼未來,我們需要從疫情的哀嘆中走出來。
文旅行業(yè),又何嘗不是?
拍攝是艱苦的,不僅來自于地點變化的輾轉(zhuǎn)騰挪,更有惡劣天氣的不停挑戰(zhàn),甚至還有交通上的危險……但創(chuàng)作團隊依然完成了。我們想在視頻中盡量多的展現(xiàn)廣州及周邊重要的文旅地標,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這些足以標記自己美好生活的符號,疫情勢弱,多出來走走,找回自己。
看著這個被疫情“逼”出來的作品,我想,我們的慰藉更多的來自于“您的視線能穿破陰霾望得更遠”。
就在疫情最為肆虐的時間,時代文旅在辦公室所在的園區(qū)打出一則紅底白字的海報:“文旅的春天,一定會到來。”
這,也是一種信仰。
音樂手記
講述者:楊逸桐
對于文旅人來說,2022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開業(yè)遇停、人流突減、市場下滑、訂單驟退……前所未有的困境,幾乎籠罩著整個行業(yè)。
原本為人們消解壓力、帶來快樂的文、娛、旅、游場,陷入停擺。
人、空間和時間,或被限制、或被壓縮、或被切碎。這種層層阻隔,滲透到每一個普通個體的日常生活。
旅行,變得愈發(fā)奢侈。往日里,那種通過“空間切換”去獲得的快感,似乎變得彌足珍貴。
在不斷的反復中,我們再度思考生命:什么是美好生活?我們要去到哪里尋找快樂?我們的來處與歸處,又是什么?
作為普通的城市青年,我想重新走走那些曾經(jīng)去過的空間,在一處處熟悉的角落里,尋找一些回聲;作為文旅人,我看到了大量從業(yè)者,絕望中的不甘、困境前的篤定;作為音樂人,我覺得,我們依舊需要充滿希望,讓突然不確定的生活節(jié)奏,重新碼回規(guī)律的五線譜之上。
我想用音樂去發(fā)聲,以表達文旅人內(nèi)心的傾訴。這里面,有彷徨,也有堅韌;有無奈,也有篤定。
這個想法,得到了公司的支持。
于是,我開啟了這項工作。首先選擇了兩首音樂進行“組裝”并錄制,它們都是蒙古族民歌,一首是《希拉草原》,一首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而櫻恪?,使用的主旋律演奏樂器是馬頭琴,并通過鋼琴去做串聯(lián)和情緒的鋪墊。
在整首音樂中,它們各自承擔著不同情緒表達,也具有更加普世的意義,前者是以其蒼勁的作品氣質(zhì)去表達文旅人在度過困難時內(nèi)心的篤定,后者是以空靈之感表達一種對溫暖的希冀和生活的美好向往。
選擇馬頭琴,是因為我覺得它柔中帶剛的獨有音色足以表達當下的一種堅定情緒。
同時,它一直在撬動著人們對遠行的期待。
得知這個消息,資深音樂制作人王厚明先生決定幫我一起完成這個作品。在這首音樂中,王老師演奏了鋼琴、負責音樂的錄制與后期,并在視頻中出鏡。
正因為有王老師的專業(yè)把關,這首音樂的想法才得以實現(xiàn)。
與此同時,了解我們的初衷,大頭視頻決定派出一支視頻團隊,通過影像的方式,將這樣發(fā)自于一個普通城市青年的聲音,對文旅行業(yè)的一種映射,用更多畫面去表達出來。
我們一起跨越三個城市,在不同文旅空間中去取景,并完成這樣一個公益主題的文旅音樂短片。我們走過廣州的廣州塔、正佳廣場、珠江紅船、花城廣場、沙面、東山口、北京路、海珠湖,清遠的熹樂谷、珠海橫琴的星樂度……
錄制與拍攝的過程,因為涉及內(nèi)容、空間不少,幾近波折。我們經(jīng)歷從清遠返回廣州途中的汽車險情、拍攝途中經(jīng)歷瓢潑大雨而中止……
這MV拍攝的過程,仿佛就是疫情時代的寫照,但我們也收獲了身邊伙伴最大的、最溫暖的支持。
音樂只是與文旅空間交流的媒介。當音符撞擊在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回聲里講述的是三年的故事。從堅定不撓,到美好與希冀。
文旅,成為一種生活的信仰。
只要有人類,并且人們還擁有持續(xù)追求美好的本能,世界就不會失去文旅。我們有理由相信:文旅正在復蘇,文旅的春天正在到來。